西元1900年,台灣日據時代初期,政府官員發現阿里山上有大片的原始森林,這項大發現甚至引起日本朝野的轟動。此時,日本人也首次接觸到阿里山上的原生民族---鄒族。此時的日本人發現鄒族,相較于凶悍,捍衛地域性強的泰雅族,較為不會主動襲擊日本人。而在當地調查的同時,日本人也聽聞了吳鳳的傳說。

圖:鄒族

27204166.IMG_6621  

吳鳳為何人?一般台灣大眾對吳鳳的印象,是位可以和堯舜一般德性日月爭輝的君子,據說吳鳳出生於1699年,原籍福建平和縣,康熙年間隨父母來台,因為和父親有家傳本事,便上阿里山替原住民治病。同時透過山產交易,學會了原住民的語言。當時原漢之間常發生衝突,吳鳳便時常居中調停,得到了原住民的愛載。吳鳳平素非常愛護原住民,但阿里山的原住民生性殘忍好殺,仍保有一項野蠻的陋習:每年必逢豐收後,必要獵取人頭,來祭祀祖先。

圖:吳鳳夫妻神像

 cca-1-20001-pc-tw-002418071-n  

爾後,吳鳳當上了通事一職(當時的漢人通事,常常霸佔原住民田地和女人,或從商業利益中剝削原住民,因此普遍名聲都不是很好),便主張用朱一貴之亂時的屍首上的人頭,固定每年給原住民祭祀祖先。當時通事和原住民約定,每年最多只能殺男女各一人。但是,原住民卻背信棄約,仍不時襲擊殺害無辜的漢人。

 

直到吳鳳71歲那年,已然風中殘燭的他曉明大意,決心犧牲自己,讓原住民革除此陋習。吳鳳告訴原住民,山腳下會有個戴紅巾,身穿紅衣的人出現,他們便可殺了他,用他的頭顱去祭祀他們的神靈。結果原住民看到一個身穿紅衣的人,騎白馬而來,便把那人攔截住砍了頭,卻赫然發現是吳鳳本人,因此追悔莫及。同時,在清代的一些傳說中,吳鳳的靈魂甚至常常在原住民面前出現,同時瘟疫也爆發在原住民的部落,原住民因此心生畏懼,立誓要後代子孫不得再獵取人頭,下定決心革此惡習。

圖:義人吳鳳絕難之碑

cca-1-20001-pc-tw-002418069-n  

圖:嘉義縣中埔鄉吳鳳成仁地

20110613203046_5312  

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?

 

其實在現今當地人的講法中,吳鳳是奸商,甚至也和不名譽的男女關係有瓜葛,而被鄒族人幹掉。因為相較於泰雅族,鄒族人也擅長獵首,但泰雅族背後的出草動機有很多種。至於鄒族的話,動機大部份都是因為受人得罪而行動。

 

首先該談談吳鳳這人的存在性。

 

吳鳳在清代的相關資料很少,最早記載他的海音詩,是在1855年寫成。但最重要的證據,是和吳鳳相關的古契約,至今有些保存在吳鳳廟中。

 

因此的確可以說,台灣歷史上,果真有吳鳳此人。

 

現在先把焦點放回日本人身上。日本統治初期,由於平地漢人的反抗勢力未完全消除,故而對高山族,僅設立撫墾署。因為早期日本人,也誤以為,原住民獵首的動機,完全是因為和漢人產生的衝突而致。

 

但就在日本人察覺吳鳳傳說的同時,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---後藤新平親至吳鳳廟祭祀,並派同行學者伊能嘉矩,考察吳鳳生平事跡,卻沒有大肆宣揚。

圖:吳鳳廟正門

cca-1-20001-pc-tw-002418075-n  

但在1906年,吳鳳廟因為大地震而傾頹,後藤新平當下慫恿嘉義廳長津田義一募款重建,並親自撰寫“阿里山通事吳元輝碑文”,推崇吳鳳的犧牲成仁,感動了阿里山上未受教化的原住民。津田義一亦請人將吳鳳的事蹟,寫成詳細的立傳“殺生成仁通事吳鳳”,大肆鼓吹其視己命為草芥,捨生取義的傳奇故事。至此,吳鳳的義人形象,獲得官方正面的推廣,並藉此凸顯台灣原住民未受開化的野蠻形象,但背後的一層意義,卻也是冀望未來能壓制原住民,並開伐台灣廣大的森林資源。

 

重建的吳鳳廟,於1913319日舉行重建落成的大祭典,並由著名的理蕃總督---台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擔任主祭。從此,義人吳鳳的形象,扎根在日本在台推廣的教科書當中,尤其後期在台推動皇民化運動的同時,更能促進軍士兵卒和公務員,為天皇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的大公無私精神。

圖:後藤新平碑

cca-1-20001-pc-tw-002418068-n  

當時的東石地區的日本巡察森川對當地原住民村民很好,也被媒體渲染成“明治吳鳳”。1925年,吳鳳廟因為受白蟻侵蝕,提出重修計劃未獲准。1930年十月底發生了霧社事件;該年年底,由日本作家出版一本“義人吳鳳”,在書中就刻意強調蕃人的兇殘冷血,以及加度改寫吳鳳赴死前,聲淚俱下力勸蕃人痛改前非,洗盡惡習,並在文中大加連聲讚美,吳鳳是“東方的耶穌基督”。

 

1931年,吳鳳廟再次被重修,更在格局上增加了廣大的庭園,和東西兩側廂房。當時的嘉義郡守---佐藤房吉,便新立碑文“改修吳鳳廟碑記”,並給吳鳳增加了一個更尊貴無比的封號---“阿里山忠王”。並由台灣第十四任總督太田政弘親赴現場祭拜。同年嘉義中學校校長三屋靜撰寫“吳鳳傳“,並由教職員改編成舞台劇,在全台各學校演出。

 

1932年,更製作電影義人吳鳳,在台灣以及日本內地播映。

 

1937年,中國爆發七七事變,日本政府開始在台灣,大力禁止台灣民眾人人思漢,並喝令拆除吳鳳廟裡的吳鳳騎馬塑像,禁止民眾祭拜。但就在日本政府風聲鶴唳的推行皇民化運動,排除禁止台灣民間信仰時,吳鳳信仰卻獨獨被保留了下來。

 

1945年台灣光復後,國民黨政府陸續來台,當時的台灣已無當年日本所面臨到的“蕃害“,但改朝換代後,新的政權又再度發現了吳鳳神話的可利用性。當時首任的嘉義市長---宓汝卓探訪到吳鳳後裔,並為了激勵公務員和國民黨軍人們捨身從公的熱忱,他首推主腦,懇請台灣省政府公開表揚吳鳳事蹟,並強調吳鳳事蹟完全是事實。這時的省政府也拍起蔣中正總統的馬屁,拼命說吳鳳正是力行哲學實踐者的最佳典範。

 

1946年,為了加強渲染吳鳳傳說的影響力,中央政府決意將阿里山鄉改名為吳鳳鄉,並增添改名吳鳳路、吳鳳中學,更拍攝電影“吳鳳“和”阿里山風雲“,目前台灣大眾耳熟能想的歌曲”高山青“,正是電影”阿里山風雲“的主題曲。

 

政府更大力將吳鳳的傳說寫得更荒腔走板,編入教科書課本中,從此吳鳳身帶紅衣紅巾,騎白馬,如同“聖誕老公公“般慈眉善目的形象,就此扎根在每個近代台灣人心中。

圖:吳鳳・如同聖誕老公公一般的溫和老藹的形象。

wKgBpU5Vr469oiJ5AAJCOv6DBLo44.groupinfo.w600  

03  

1949年後,在政府大行反攻大陸的旗幟下,更加寄寓於吳鳳傳說,那等戮力犧牲、大義凜然的仁義精神。這時如同當年的日本台灣總督一樣,蔣中正總統為加強軍民效法吳鳳精神,因此親臨巡視吳鳳廟,並令嘉義縣長林金生予以重修,並親自題贈“舍生取義“匾額,掛在吳鳳廟的正殿上,並在吳鳳廟園中豎立”勿忘在莒“的石碑。並由考試院長賈景德,撰寫”重修吳鳳廟碑“,詳細記述修廟始末。當時的嘉義縣長林金生,重修吳鳳廟時,增添了拜殿和碑亭,以及頂部五嶽廟朝天形式的三間三柱三卷門樓。

圖:吳鳳廟中蔣中正總統親筆提書“舍生取義”匾額

1070167861455160720  

圖:重修吳鳳廟碑

138283176059  

圖:勿忘在莒石碑

726_10336_1294217104  

1970年,在廟中增闢吳鳳文史陳列室,並增建廂房和後殿,擴建為吳鳳紀念公園。

 

就在“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“的吳鳳神話即將走到末期時,陳其南教授於1980年發表了一篇文章,直言吳鳳故事是一則捏造的神話,引起各界討論。

 

1984年,台灣原住民運動興起,提出吳鳳神話扭曲原住民形象,並剝奪原住民詮釋歷史的權利。

 

1985年吳鳳公園開幕時,台灣原住民全力促進會更到場抗議,直指此典禮是為醜化山胞。隨後吳鳳是佔山胞便宜的奸商的說法,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,並說明原住民為反抗欺壓,方才殺害吳鳳。

 

1988年,教育局刪除所有教科書內和吳鳳相關的故事,並在同年1231日,由林宗正牧師,率領署名原住民用電鋸,拆毀嘉義車站前的吳鳳銅像。

 

1989年一月,吳鳳廟遭到縱火,大大引起嘉義竹崎鄉和中埔鄉的漢人,包括覺得祖先受到污辱的吳鳳後裔的大肆反彈。198931日,內政部又重新將吳鳳鄉改名回阿里山鄉。

 

一個平凡的小人物,無論真與假的前提下,因為清代的零星記載,竟然能“有幸“獲得兩代政權的垂青,成為政治宣導的工具。也許,吳鳳傳說被塑造及利用的過程,比吳鳳神話中那些荒腔走板的故事,還來得更具傳奇性呢!

 

 

【歡迎至原住民文史暨資訊・臉書社團・The Esthetics of Formosan Aborigines Association交流。網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1394054007484699/

 

 

【歡迎至台灣原住民藝品專賣・原美學工坊・臉書粉絲頁交流。網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ages/原美學工坊/17255415624121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rryzuhow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