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雅族南澳群從遷入 Klesan 地區開始,便自稱為Klesan,但因為獵場糾紛,也和週邊的族群有所衝突,比如宜蘭境內的泰雅族溪頭群,由於比較和桃園的大科崁群交好,結果反而與和泰雅族南澳群Klesan屬於敵對關係。

 

        再來提到賽德克族道澤群遷入陶賽溪前,太魯閣族已遷入陶賽溪的右岸Bunkiun(現今梅園上方台地),並擴展耕地範圍到 Bluexengan(現今的立霧溪竹村)。隨後道澤群到達Bunkiun後,和太魯閣族發生衝突。在日據時代初期西元1910年,宜蘭廳叭哩沙支廳長警部小島仁三郎,前往道澤群居住地探查後,說明是因為婚嫁爭端而引起的恩怨。傳聞當時有一個道澤群的男子,要娶太魯閣族的女孩,等到去女方家要殺豬時,女方家屬便趁機砍了女婿的頭,兩方此後才結下不解之仇。

 

圖:陶賽溪。

309393_544866608864310_1281356822_n   

 

        但衝突當中最大的主因,乃是因為獵區爭議。在一次衝突中,太魯閣族為報被道澤群殺害的親人之仇,遂東渡小瓦黑爾溪,和洛韶、蓮花池與西寶一帶的太魯閣族人組織同盟,發起討伐道澤群的征戰,此稱旁給楊事件。由於太魯閣族的勢力日益龐大,道澤群只好撤退到陶賽溪中上游一代,但有部份族人越過陶賽溪源頭到達和平溪上游建社,並與 Mb’ala(泰雅族南澳群)的人混居,並於日後組織對抗太魯閣族的攻守同盟。

 

圖:位於小瓦黑爾溪上的清溪吊橋

9  

 

        賽德克族道澤群由於情勢所趨,便與當地的泰雅族各群以物換物貿易,以混居的方式,取代爭奪地盤。且當地的泰雅族各群,從賽德克族道澤群那邊獲得新式釀酒方法,和作物的種子,因此大大改善了生活。

 

        因此在古早時,和平溪上游的泰雅族,和賽德克族道澤群保有良好的關係,但與太魯閣族,卻保持著敵對關係。太魯閣族分成三個支派: 住在木瓜溪流域者為巴托蘭群。還有內外太魯閣族,居住在立霧溪,其中居於下游者為外太魯閣族。外太魯閣族在其後大約 200 至 100 年前,分三條路線,前往東海岸拓殖。其中一支進入和平溪下游,於溪南山腹建立社群,現今隸屬於和平村。

 

圖:立霧溪谷

398_51fa21f2  

圖:木瓜溪

2258  

 

 

        日據時代初期,泰雅族南澳群常與內外太魯閣族,由於獵場糾紛,時常發生衝突。據 1913 年 8 月時,宜蘭廳長巡視外太魯閣族 Gukul 社(位於現今和平村)時,該社的頭目向廳長抱怨由於槍支和彈藥的限制,導致武力下降,因而受到泰雅族南澳群的侵襲。但這也成為當時日本政府,操控兩邊的矛盾,埋下藉此削弱兩方勢力的策略。1901 年 11 月, 日本當局打著為膺懲南澳泰雅人的名號,下令讓太魯閣族組織三千多人的討伐隊,燒毀二座泰雅族南澳群部落。到了 1914 年,台灣總督府為了擬定討伐太魯閣族的計劃,遂命泰雅族南澳群,引導日方探險隊,登上南湖大山探查地形以及太魯閣族的部落位置。等到台灣總督府完成 對太魯閣族的討伐,並同時又瓦解泰雅族南澳群的武力,變設立蕃童教育所和駐在所,名為教化,實為監視。據《理蕃志稿》記載,太魯閣戰役後的第二年(西元1915年),兩方仍有零星的衝突事件,但到 1916年後,就再也沒有兩族鬥爭的任何相關紀錄。

 

圖:和平溪,舊稱大濁水溪。

37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rryzuhow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