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距今460年前,十六世紀中葉,大航海時代開啟,葡萄牙人在此時到達日本,並于西元1553年獲准佔據澳門,成為用中國的絲綢和黃金,翰日本交換白銀的中據站。
葡萄牙人用中國水手駕駛帆船使出廣州灣後,沿著廣東沿岸前往福建漳州,再到琉球群島,轉往日本。但這條行行線,會整整經過台灣西部海岸線三天,就在葡萄牙水手,第一次從海面上看見台灣島,驚呼“福爾摩沙”這個稱呼時,便開啟了台灣進入西方人記載的開端。
圖:在當時歐洲水手眼裡,當時被稱為小琉球島的台灣是塊分散不全的島嶼,像隻變形蟲一樣。
在葡萄牙人在東印度水路誌的記載中,描繪了當時的台灣島:“小琉球島(台灣)位於北緯25度左右,是塊高山綿延,且形狀細長的島嶼。沿著小琉球島西部沿岸,我們平靜的渡過三天,吹著涼爽的海風。我們的平靜,想必是來自相當接近于陸地,油然而生的親切之感。“
圖:到了十六世紀末期,台灣在中國明朝人,和歐洲航海家眼中,是三塊分散的島嶼。
繼葡萄牙人之後,西班牙人看見了台灣,並把台灣認作菲律賓群島的一部份。西元1571年,西班牙人佔領菲律賓馬尼拉後,從南美洲墨西哥運回白銀,換回中國的香料、絲綢,和瓷器。之後更從馬尼拉出發,經過台灣東部海岸,沿花東海岸,北上開發日本市場,在橫渡太平洋回到墨西哥。
就在此時,歐洲人也第一次在台灣東部海岸北上而行時,看見了台灣東部的樣貌。
此時的東部,再也並非「化外之地」,早在17世紀時,多處地方已有人踏及。
例
如:
- • Penimbos:卑南社
- • de Hoek van Penimbos:卑南角 (猴子山)
- • ‘t Eyl. Doati: (應為台東長濱鄉三仙台)
- • ’t Eyl. Sapiat:掃別島 (台東長濱鄉掃別為中心的海岸山脈)
- • Bay van Denual:Denual灣 (花蓮溪出口處)
- • Doero:哆囉滿社 (花蓮吉安一帶)
- • Riv. Doero:哆囉滿溪 (又名:黃金河,即木瓜溪,但亦有一說指立霧溪。)
Bay van St. Laurens:聖勞倫斯灣 (宜蘭蘇澳)
西班牙提督體會到台灣的重要性,便和國王建議收服台灣,但未被答允。但西班牙人卻擔心豐臣秀吉會佔領台灣,掠奪日本和馬尼拉之間的貿易,因為十六世紀中葉,日本倭寇頻頻騷擾中國浙江、福建和廣東沿海一帶,但被明朝征討後轉進台灣。
圖:西班牙人繪製的台灣島地圖,顯然西班牙人這時,以大致上畫出台灣的”大致”形體樣貌。
到了十七世紀,日本由德川幕府掌權。但當時的明朝,也因為日本倭寇的關係,並不想和日本人建立海上貿易網路。於是日本人的朱印船,便到台灣和福建商人,進行走私貿易。當時由於全球白銀市場形成,讓台灣海峽也越來越熱鬧,不時有商船來返。由於台灣不像澳門一樣,沒有中國官員會課稅,因此,西班牙人打算先佔據台灣,建立屬於自己的貿易港口開商。
但此時同樣在西元1599年出現在菲律賓海域的荷蘭人,卻是西班牙人最大的競爭對手。荷蘭人在西元1622年,搶攻澳門未果,便進駐台灣,後來居上成為台灣最大的外來殖民政權。至於西班牙人,則在兩年後,來到台灣北部的雞籠,以防日本貿易線路被截斷。
當時的歐洲人盛傳,台灣東部是富藏黃金和白銀的寶地。於是西班牙人在1627年,從馬尼拉派來一艘補給船,帶著掏金的美夢,來到台灣原生民族盛傳富產黃金的“哆囉滿(今花蓮立霧溪口附近)“,但補給船上的人卻幾乎被當地原住民所殺害。直到1632年,有位大膽,且不肯放棄的西班牙人---Domingo Aquilar,跑到立霧溪掏金,並說:”河裡充滿一小塊一小塊的金沙,而且暴風雨過後,可以在下游發現較大塊的金塊。“
同年,西班牙的道明會神父,也將台灣東部描述成遍地黃金的蠻荒之地。並在文中大家強調花蓮金礦採勘的必要性。但當時西班牙總督對台灣的黃金傳說,興趣顯然不大,加上西班牙經營雞籠不善,不但戰略上偵查不到日本和荷蘭人的動向,加上西班牙國內經濟蕭條,台灣當地的經濟又難以自給自足,以及當時雞籠的生活條件太過原始,疫病遍行,因此只好1642年又撤退回馬尼拉的據點,結束了在台短暫的殖民時期。
【歡迎至台灣原住民藝品專賣・原美學工坊・臉書粉絲頁交流。網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ages/原美學工坊/172554156241215】
留言列表